【艺术教育】童心绘传统 美育绽芳华
当泥塑遇上趣味玩具,当邮票对话十二生肖,当画笔描绘民族纹样的千年密码……这个期末,成大实小的孩子们用一场充满文化韵味的美术创作展,交出了一份独特的“传统文化答卷”!
在市级课题《指向文化理解的小学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研究》的引领下,我校美术组以“跨学科融合”为桥梁,分年级围绕四大传统文化主题开展创作,将美术与音乐、科学、语文等学科巧妙结合,让文化理解“活”起来,让美育课堂“跨”出精彩!
一年级·俏皮泥玩具
小小泥巴,大大智慧!一年级的孩子们以“非遗泥塑”为灵感,将创意揉进彩泥中。同学们在捏、搓、刻间感受泥土的生命力,更在语文老师的合作指导下,为作品配上自创的短故事,让传统泥玩“开口说话”!
二年级·我喜欢的鸟
“春燕衔泥”“喜鹊登梅”“鹤舞千年”……二年级的课堂变身“鸟类文化研究所”!同学们不仅用画笔勾勒鸟儿的灵动姿态,更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探究鸟类习性、象征意义,创作出集自然观察与文化寓意于一体的“百鸟图鉴”。
三年级·有趣的生肖邮票
方寸之间,文化无界!三年级学生化身“小小邮票设计师”,将十二生肖与对称图形、历史生肖典故相结合。有的用剪纸风格设计,有的用传统版画形式讲述,美术与文史的碰撞让邮票成了“会讲故事的艺术品”。
四年级·汉字的联想
方块的汉字里,藏着五千年文明的密码!五年级的孩子们以“汉字”为灵感,展开了一场跨越美术、书法与文学的创意之旅。从甲骨文的象形符号出发,结合古诗,同学们用画笔还原“日”“月”“山”“水”的古老模样,将汉字变成一幅幅“会说话的画”。
五年级·多彩的传统民族纹样
从苗族蜡染到藏族八宝纹,同学们在美术与道法学科的融合中解锁民族纹样的“文化密码”。他们用几何骨式纹样规律,用色彩还原地域特色,更在作品中融入现代生活元素,让传统美学走进当代生活。
当传统文化遇见童真创意,当单一学科走向融合共生,美育便成了一扇打开的窗,让孩子们看见历史的厚度、文化的温度。未来,我校将继续以课题研究为支点,探索更多“以美育人、以文化人”的创新路径!
用户登录